close
June 7, 2006
紅玫瑰與白玫瑰
欣賞電影之心得
—張愛玲之《紅玫瑰與白玫瑰》—
在欣賞《紅玫瑰與白玫瑰》這部電影後,只能説是腦海中空白一片,怎樣也不能從我心底的湖激起一圈圈的漣漪,或許它和我想像中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是不同的緣故。它的電影色彩可以說是霧濛濛,帶點灰黃昏暗不明的色彩,要說像是過去時空的象徵手法,又不完全是,總覺得鏡頭充斥著灰灰髒髒的朦朧畫面,不像是過去所欣賞的歷史片一般;不過,它本身就不是一部壯烈或是具有特定歷史意義的時代電影,又怎能將它與歷史電影相做比較呢?
在這部電影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振保和紅玫瑰結束一切後,還有在放蕩不羈後重回理想自我的振保,在這些段落結束後總會有一句話會這樣子突兀的出現—第二天起床,振保改過自新,又變了個好人。什麼是「好人」?這裡的好人究竟是什麼?「他是正途出身,出洋得了學位,並在工廠實習過,非但是真材實學,而且是半工半讀打下來的天下。他在一家老牌子的外商染織公司做到很高的位置。他太太是大學畢業的,身家清白,面目姣好,性格溫和,從不出來交際。一個女兒才九歲,大學的教育費已經給籌備下了。侍奉母親,誰都沒有他那麼周到;提拔兄弟,誰都沒有他那麼經心;辦公,誰都沒有他那麼火爆認真;待朋友,誰都沒有他那麼熱心,那麼義氣,克己。他做人做得十分興頭;他是不相信有來生的,不然他化了名也要重新來一趟。」振保整個地是這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代人物,是最合理想的中國式「好人」吧!
「人類的社會即是文化規範的組織體系,思想的文化傳統影響著自我怎樣去認識自身,這種認識繼而又和人格結構的構成機制互相影響,形成職司監督和指導作用的超我(superego)之建立。簡單說:人本是一生物機體有其本能和本性,但在社會文化的薰陶下,人的行為常是『自我體驗與人的社會角色期望之間不斷衝突的結果』。」而在振保的身上我們看見了這樣子不斷地在社會角色期望衝突下的結果—他在眾人眼前,人人稱好,他也因為為達到符合社會期望的角色而拋棄了嬌蕊,娶了他不愛的煙鸝。然而,他卻在私底下嫖妓,以滿足他無法在妻子身上得到的情慾。或許是振保沒有發現,他雖然極力地想要創造一個屬於對的世界,使自己成為這個世界的主人,卻萬萬沒有想到他被環境所困、所影響了,無論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下,就如同上述所說的—人類的社會即是文化規範的組織體系,思想的文化傳統影響著自我怎樣去認識自身,他依附在自我的想像及傳統思想之下,努力的調整自我,成為一個合理想的中國人,卻沒有想到一個對的世界竟然不對了—煙鸝的出軌讓振保錯愕,昔日放蕩的嬌蕊卻成為良家婦女,這樣的世界,他極力地想要打碎它!打碎它!最終,第二天起床,振保改過自新,又變了個好人 。這一切都好似在說明人是無法脫離社會的角色期許的!
此外在閱讀小說裡,發現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在《紅玫瑰/白玫瑰》一片中,關錦鵬雖然表面上呈現的是張愛玲的小說,背地裡卻操縱種種電影手法,玩弄語言的遊戲與敘述的遊戲,以挑戰的姿態與張愛玲對話,改寫了張愛玲的小說,使得這個故事變成一個不一樣的故事,一個女性得以成長的故事。…在關錦鵬的處理之下,女性角色被賦予了沈默,也同時被賦予了自由。關錦鵬選擇的作法便是使敘述者不進入女性角色的意識世界,並使女性角色保留曖昧而不透明的形象。觀眾因為無法偷聽到女性角色的內在聲音,便無法完全掌握這些角色。十分吊詭的是,女性角色因而更具有某種詮釋空間彈性出入的自由。」在原著中,作者是沒有賦予煙鸝有離婚的念頭的,但是在這部電影中卻讓煙鸝有了「這樣倒不如離了婚的好,離婚又會怎麼樣呢?……真不知道我要替他辯護到多久!」的對話。張愛玲往往將人物抑制住,不會將自由與獨立的先進觀念賦予在女性身上,更沒有賦予女性一種打破傳統思維的膽量。我想這樣的表現手法,真的是改寫了以往張愛玲對小說人物的性格安排。
無論是在《紅玫瑰與白玫瑰》的電影或是小說裡,都呈現了一種荒涼的感覺,男女主角都似乎被某種框架給圍困住了,故事情節似乎都圍繞在一個無法改變的現實下發展,這和我們在一般電視劇上所看見的戲劇張力不同,它裡頭多是荒涼的呈現手法,就如同鏡頭所表現的灰灰髒髒的朦朧感,沒有一絲希望的光明,只有使人抑鬱而掙脫不開的感覺。若不是之後再借閱相關書籍來參考,我真的是無法深入地體會這部電影所要呈現的意義,我也無法體會張愛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敘寫手法—帶些荒涼之感。只是,縱使我明白作者的時代背景,也了解了她作品為何多呈現荒涼之感,我依然不偏好她的作品,因為我希望無論是在現實或是虛擬的故事中,都能夠看見光明、積極的一面,就像清晨的陽光令人溫暖舒暢!





※ 參考資料:
1. 《紅玫瑰/白玫瑰》中的女性聲音 劉紀蕙 原發表於《自由時報》副刊,1995年9月20日,34版。 論文全文發表於台北市中國電影史料研究會、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暨視覺傳播藝術學會主辦之《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發展與文化變遷研討會:中國電影:歷史、文化與再現》一九九五年九月13日 。
2.張愛玲小說的時代感 盧正珩 著 麥田出版社 民83
3.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楊澤主編 麥田出版社 民8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tmesu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